素質教育不止是說
發布時間:2016-05-06 09:43:52 責任編輯:陳磊 點擊次數:1544
楓葉實施的是素質教育,為了更好地了解素質教育的含義,假期里拜讀了黃全愈的大作--《素質教育在美國》。感觸最深的有兩點:
老師能不能有錯別字?
在中國,教師被看做是知識的載體,是字典,是電腦,是無所不能的“圣人”。因此,如果老師碰到一些實在不能回答的問題,也會用或者不得不用八面玲瓏的外交辭令巧妙地搪塞過去。作者到了美國之后,發現數位教授對他的提問坦白得讓人難以置信地回答道:“我不知道!我無法回答你!”在中國,你有這樣的勇氣嗎?作者還舉了關于丹奎爾的例子,更是說明了他作為一個政治家做具有的胸懷。人非圣賢,孰能無過?教師也是凡人,而不是神,即時是受人尊敬的模范教師,也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。因而,應該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,敢于質疑老師??催^此書后,我恍然大悟。老師是能有錯別字的!
何為創造?
在楓葉的教學理念下,我們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創造力,什么事創造?之前我認為,只要想出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,就是創造。但通過學習,我認識到創造是把“創”和“造”這兩部分有機地聯在一起的。我們“想出新方法”來解決了一個難題,無疑是創造。但是如果我們所想的新方法,并不能解決任何的難題,那么這只是“創”不是“造”。所謂“創”就是要再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—包括方法、理論、事物等等。也就是說,創造必須具有兩個條件:不打破常規就不是“創”,不“造”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,只能是天花亂墜的想入非非。因此,在教學中,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去想出別人想不到的點子,還要將此點子拿去解決實際問題,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。
說道素質教育,想到這次去武漢培訓,接觸到一個新的詞語“全人教育”,也就是北外來的教研組老師所說,現在教育應該使學生“學文化,啟心智,愛生命”,要達到這樣的目標,我們在教學過車中應該注意一下幾點:一是教學材料的選擇。我們應該多選擇一些能充分發揮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材料,比如詩歌、故事、文學作品等;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面也要注意,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目標,更要注重技能目標、情感目標等的設置,并且在課堂上要力求實現這些目標而去備課。
在英語教學上,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希望在自己的不斷學習反思和創新中,在這條路上走地踏實、走地風光!
(注:轉自重慶楓葉國際學校)